导演:赖声川
编剧:赖声川规划,与李立群共同构思完成之剧场创作
版权所有:赖声川、李立群
《暗恋桃花源》是【表演工作坊】的镇团之宝,该剧1986年在台湾首演,引发观演狂潮。此后又产生了多个版本。1991年复排巡演,奠定国际声誉。1992年,电影版《暗恋桃花源》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等众多奖项。1999年《暗恋桃花源》在台湾第三次复排;2006年,海峡两岸同时推出《暗恋桃花源》20周年纪念演出,大陆版由黄磊、袁泉、孙莉、何炅、谢娜、赵子锌、喻恩泰、陈明昊等主演。此版本共演出超过500场,轰动一时。
《暗恋桃花源》(1986年)的灵感来自华人戏剧家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。下午彩排,晚上首演,可就在中间,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。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,小朋友们都来了,钢琴啊,讲桌啊,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。本来,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“一体之两面”;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,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。于是,各自并不完整的悲剧“暗恋”与喜剧“桃花源”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。
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干扰的刺激,《暗恋桃花源》这部戏不大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;舞台上没有干扰,这出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张力与动力,戏剧根本无法往前走。这里的干扰,各种各样,有悲剧与喜剧的干扰,有演员和演员的干扰,还有导演和演员的干扰、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,等等;可就是这么多种干扰,这么乱,居然从这中间又钻出个秩序来。
“暗恋”与“桃花源”两出戏同台演出之时,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典时刻:剧场前台的服务人员,算准了时间,一而再,再而三地在这一时刻回到剧场;演员李立群与顾宝明都亲眼见到过坐在第一排的观众,有人当场笑得从椅子上翻了下去。
这出戏,结合了台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;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,综合了台湾的政治、社会与文化生态,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百相。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,再往深一步,表达在戏剧艺术中,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。
媒体评论
赖声川在剧中将“戏中戏”与“戏外戏”完美融合在一起,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剧结构,成为当代华语戏剧原创作品经典中的经典。
——《京华时报》
对于热爱戏剧的人来说,《暗恋桃花源》绝对是必修课。
——《北京晨报》
一部《暗恋桃花源》,创造了20年不败的舞台奇迹。
——《娱乐新报》